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,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。繁钦诗中"美玉"是指玉做的佩,或写作"佩"。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,而是源于玉的品格,所以古语有"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"。
《周礼·玉藻》:"古之君子必佩玉。左结佩,右设佩。居则设佩,朝则结佩。齐则綪结佩。而爵鞸。凡带,必有佩玉,唯丧否。佩玉有冲牙。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。君子于玉比德焉。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,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,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,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,士佩瓀玟而缊组绶,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。"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。
佩玉的意义深重,不同的佩饰,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。古人有选择地佩带一些饰物,常常为了寄托某种美好的愿望,能传达出人们祈福求祥的意愿。
龙,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种善变化、兴云雨、利万物的神异动物。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,龙就作为一种图腾受到氏族部落的崇拜,龙代表鳞兽类动物的图腾部落,龙纹运用在佩玉当中,反映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祝愿。且这类图案的玉佩一般适合各种高贵的客人佩带。
龙纹象征皇帝,而皇上又名天子,可见此双龙玉佩的皇家龙纹威严华贵。
龙首部以浮雕及剔地起阳等多种琢玉技法琢成,使龙的眼、耳、鼻、唇、齿、角等看上去比例协调,凸凹有致。蛟龙咬尾专注,似在蛰伏小憩中咬尾除虱,蓄精神,养锐气,以期予敌方致命一击。整器充满生命力, 庄重、威严而不失灵动。尤其是龙翅,龙腿,龙腹,龙尾等处的游丝毛雕阴刻线,细若游丝,逶迤俊逸,真正令人叹为观止。明代古籍记载:“汉人琢磨,妙在双钩,碾法婉转流动,细入秋毫,更无疏密不均、交接断续(在放大镜下观察应是似断似续)俨如游丝白描,毫无滞迹。”
此玉佩雕工精美,富于想象,在吸取线剖和圆雕技术的基础上,采用镂刻艺术,取得了巨大成功,为玉龙装饰艺术的上乘之作,极富收藏价值。